以“刮骨疗毒”的勇气自我革命,才能推动行业自律和发展,让会员名符其实,为群众构建安全健康的口腔治疗环境。
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发布情况说明
近日,央视曝光了口腔医疗机构乱象,“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管理等问题。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发布情况说明,经核实,近日媒体反映的中华口腔医学会对普通会员和专科会员入会未进行有效审核的问题属实。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责令该学会对已注册会员入会资格进行严格复审,并对有关情况作出说明、进行整改。
“中华口腔医学会” 这样一个自带光环的高规格学术团体,在一般人眼中无疑是权威性、专业性的代名词,一个医生能加入其中成为会员,自然也就证明了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也相当于拥有了让患者无条件信赖的素质。然而,令人大跌眼镜是,如此一个带着“国”字头的医学会,竟然只要给钱就能成为会员,对申请人的身份则不管不问。记者调查显示,在缴费300元后,使用一个虚拟名字,当即就成了“中华口腔医学会”的会员。随着真相的公开,“中华口腔医学会”的口碑尽毁、信誉一落千丈,不得不吞下自己酿造的苦果。
医疗行为是一项专业性很强、技术要求十分高的工作。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进入临床诊疗,由于未经系统严格的培训,缺乏专业医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导致其在诊治过程中极易出现误诊漏诊,使患者得不到有效救治,甚至贻误治疗时机、导致病情恶化,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伤害。与其他医疗门类相比,口腔医疗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诊疗行为呈现出更加隐蔽化、流动化的特点,容易吸引大量从业人员涌入,加上“给钱就能当会员”的作用,无疑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加剧口腔医疗行业野蛮生长、非法行医泛滥的趋势,不但危害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也扰乱正常的医疗管理秩序,影响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和谐稳定,埋下的隐患无法估量。
去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6件非法行医类犯罪典型案例,涉及妇产、医疗美容、辅助生殖、口腔等不同领域,其中被告人许某越长期无证从事口腔诊疗行为,构成非法行医罪,被判处相应的刑事处罚,彰显了司法机关依法严惩非法行医类犯罪的决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给钱就能当会员”的医学会为口腔治疗行业非法行医行为开了后门,成为口腔领域无资质诊疗行为滋生蔓延的温床。因此,决不能止步于“自罚三杯”了事,必须顺藤摸瓜,用好刑法的利剑,及时发现并依法惩处那些掏钱买会员者背后的非法行医行为,坚持以案说法、以案教育,形成震慑效应,有效防止心存侥幸者以身试法、再次走上歧途。
此外,“中华口腔医学会”公然兜售会员牟利,直到媒体曝光才被责令整改,暴露出了日常监管存在的漏洞。“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卫生、民政等部门切实履职尽责,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制度机制,打牢监管补丁,以“刮骨疗毒”的勇气自我革命,才能推动行业自律和发展,让会员名符其实,为群众构建安全健康的口腔治疗环境。